将自唐山赴台湾同人赋诗赠行因和杨德甫兵部韵留别① 其一
难向重华达片言,皋陶不下问沈冤。
游魂八极身为辔,衔恨千龄口似鞬。
肯让秦人剪鹑首,欲回周纪次天鼋。
寸心自比夔江石,那信东吴未可吞(黄哲永、廖振富编校)。
游魂八极身为辔,衔恨千龄口似鞬。
肯让秦人剪鹑首,欲回周纪次天鼋。
寸心自比夔江石,那信东吴未可吞(黄哲永、廖振富编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即将从唐山前往台湾的诗人,在朋友赠诗送行时写下的告别之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愤懑和坚定的志向。
前两句用典故表达冤屈无处申诉的困境:就像无法向舜帝(重华)诉说冤情,也得不到法官皋陶的垂询。这里暗喻诗人怀才不遇、遭受不公的处境。
中间四句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虽然像游魂般漂泊四方,但把身体当作马缰(意为掌控命运);虽然心怀千年遗恨,但嘴巴像箭囊般紧闭(意为隐忍不发)。他不愿像秦朝人那样剪除异己("剪鹑首"典故),而要像周朝那样重整乾坤("次天鼋"典故)。
最后两句以夔门(长江三峡)的巨石自比,表达坚定信念:虽然东吴(暗指目的地台湾)看似难以征服,但他坚信终能实现抱负。整首诗在离愁别绪中透露出不屈的斗志,用历史典故和自然意象,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