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滇贵道阻问瑞芝中丞二首

金沙原与蜀通津,路出黔阳千里尘。
何事不教东一线,兰沧千古为他人。
鬼气临参不肯降,时时兵甲问南邦。
天开贵竹当雄楚,地拥西台接丽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云南、贵州一带的地理形势和历史纷争,充满对边疆命运的感慨。

第一首以金沙江为切入点,说这里本是连接四川的交通要道,但通往贵州的路却充满艰辛。诗人发出疑问:为什么不让这里向东打通一条便捷路线?只能眼睁睁看着澜沧江流域千百年来被他人掌控。这里暗含对边疆开发不足的遗憾。

第二首转向军事角度,用"鬼气"形容当地不屈服的气势,战事频发。接着赞美贵州(贵竹)地势险要堪比楚地,又通过"西台"连接丽江,突显这一带在战略上的重要性。全诗在忧患意识中又带着对边地山河的自豪感。

诗人通过地理意象的铺陈,既展现了西南边陲的壮阔风貌,又流露出对边疆治理的深切关注,在简练文字中蕴含了厚重的历史感。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弹劾申时行,降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因不附权贵而免官,未再出仕。曾从罗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以《牡丹亭》最著名。在戏曲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