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佛峪龙洞偕石励斋张采南孝廉 其一
天风吹石梁,金碧炫岩腹。
万花两空际,宝相一何肃。
山僧出迎客,野饷杂溪蔌。
散发对屏帐,开襟到童仆。
一蝉户外鸣,导我访灵瀑。
香乳漱云石,阴籁荡琴筑。
佳哉草木气,照水同一馥。
閒持酒巾浣,静观游倏逐。
何处烟寺钟,凉蟾挂疏木。
万花两空际,宝相一何肃。
山僧出迎客,野饷杂溪蔌。
散发对屏帐,开襟到童仆。
一蝉户外鸣,导我访灵瀑。
香乳漱云石,阴籁荡琴筑。
佳哉草木气,照水同一馥。
閒持酒巾浣,静观游倏逐。
何处烟寺钟,凉蟾挂疏木。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与友人同游佛峪龙洞的生动经历,充满了自然之美和闲适之趣。
开篇用"天风吹石梁"展现山间开阔景象,阳光照在岩壁上金光闪闪("金碧炫岩腹")。随后写山花烂漫与庄严佛像形成对比("万花两空际,宝相一何肃"),既有自然的生机又有佛门的肃穆。
中间部分像游记:僧人热情招待("山僧出迎客"),用山野食材准备简朴饭菜("野饷杂溪蔌")。诗人随意地披散头发、敞开衣襟("散发对屏帐,开襟到童仆"),连小童仆都感受到这份自在。这时蝉鸣声("一蝉户外鸣")仿佛在引导他们去探访山间瀑布。
最精彩的是对自然声响的描写:瀑布水声像在清洗云中的石头("香乳漱云石"),风声如同乐器合奏("阴籁荡琴筑")。草木清香映在水中("佳哉草木气,照水同一馥"),诗人用毛巾蘸着山泉饮酒("閒持酒巾浣"),静静观察水中的游鱼("静观游倏逐")。
结尾处暮色降临:远处寺庙的钟声传来("何处烟寺钟"),初升的月亮挂在稀疏的树梢("凉蟾挂疏木"),以悠远的意境收束全篇。
全诗就像一部微型纪录片,通过视觉(金光岩壁)、听觉(蝉鸣钟声)、嗅觉(草木香)、触觉(山泉清凉)等多重感官体验,带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这次山水之游。诗人不仅记录风景,更捕捉到那份与友人同游、无拘无束的快乐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