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乡劝农

踯躅千山烂绮如,乌龙岭外劝耕初。
遗民衰发胜锄耒,老树新阴覆里墟。
陇麦翠生农妇鬓,野花红上长官舆。
荒芜渐辟非难事,注水愁无郑白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下乡劝农的场景,展现了农村的生机与困境。

前两句写官员翻山越岭来到乌龙岭外,看到漫山遍野开满灿烂山花,开始劝农春耕。"烂绮如"形容山花像彩绸般绚烂,暗示这是个适合耕种的季节。

中间四句用对比手法展现农村现状:白发苍苍的老农还在坚持耕作,老树却已长出新绿;田里麦苗的翠色映在农妇鬓角,野花的红色沾上官员的车驾。这些细节既表现农民劳作的艰辛,又暗示着新生的希望。

最后两句点出核心矛盾:开垦荒地并不难,难的是没有像古代郑国渠、白渠那样的水利工程。这里用"愁"字道出官员的忧虑,暗示要真正改善民生,需要建设基础设施。

全诗通过色彩对比(白发/新绿、翠麦/红花)、今昔对比(老农/新苗、荒地/古渠),在田园风光中寄托了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展现了古代官员务实为民的形象。语言清新自然,画面感强,既有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也包含解决问题的务实思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