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惠山泉上悼怀顾泾阳先生
阡陌桃源似后身,误将花片示秦人。
情招好树枝空引,心恻寒泉汲太频。
歌舞旧堂留燕子(邹园在泉邻右,先时优乐擅名。),溪山老眼送遗民。
行行《麦秀》空流涕,一个云亡国竟贫。
情招好树枝空引,心恻寒泉汲太频。
歌舞旧堂留燕子(邹园在泉邻右,先时优乐擅名。),溪山老眼送遗民。
行行《麦秀》空流涕,一个云亡国竟贫。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游览惠山泉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已故友人顾泾阳(顾宪成)的深切怀念,同时暗含对明朝衰亡的哀叹。
前四句用"桃花源"典故起笔:诗人看到眼前田园风光像世外桃源,恍惚间觉得这是顾先生转世后的居所。他自嘲像武陵渔人误入桃源般,把落花当作通向理想世界的信物。这里用"花片示秦人"的典故,暗示自己对理想(可能指顾宪成倡导的东林精神)的执着追寻,却只能触碰到飘零的碎片。
中间四句转入现实场景:诗人想折取美好的树枝(比喻高尚品格)却只能空手,就像频繁汲取寒泉(暗指惠山泉)却始终无法消解心中悲凉。旧日歌舞繁华的邹园(顾宪成讲学的东林书院附近)如今只剩燕子筑巢,衰老的诗人望着溪山,目送着前朝遗民(暗指顾宪成等东林人士)逐渐逝去。
最后两句情感爆发:诗人边走边唱《麦秀》这首亡国哀歌(商朝遗民悼念故国的诗),痛哭一个伟人(顾宪成)的离去竟让整个国家变得如此"贫瘠"。这里的"贫"既指精神领袖的缺失,也暗讽明朝失去栋梁后国势衰微。全诗将个人悼亡与家国之痛融为一体,落花、寒泉、燕子等意象交织,在山水描写中寄托深沉的历史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