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望马厩庙山
雅山之北案山南,翠阜隆起瞰澄潭。
虽无洞壑深窈窕,平田遥望堆晴岚。
图经地志均失载,马厩名因野庙在。
当年遵海岂至此,或因女吴通行李。
簟茀南来骑似云,高冈亦散紫骝群。
后来秦皇鞭石时,指挥列嶂如市儿。
尔独倔强遁荒野,不随九峰环卫海东陲。
作诗吊古增惆怅,芥子须弥无定相。
苦忆牛山陨涕人,齐女思归长北望。
虽无洞壑深窈窕,平田遥望堆晴岚。
图经地志均失载,马厩名因野庙在。
当年遵海岂至此,或因女吴通行李。
簟茀南来骑似云,高冈亦散紫骝群。
后来秦皇鞭石时,指挥列嶂如市儿。
尔独倔强遁荒野,不随九峰环卫海东陲。
作诗吊古增惆怅,芥子须弥无定相。
苦忆牛山陨涕人,齐女思归长北望。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船上眺望马厩庙山时的所见所感,融合了自然景观与历史联想,表达了对时光变迁的感慨。
开头四句写景:雅山北面、案山南边,有一座青翠的小山俯瞰清澈的潭水。这里虽然没有幽深的山洞,但从平阔的田野远望,能看到晴日山间升腾的雾气。诗人用"翠阜""澄潭""晴岚"等清新自然的词汇,勾勒出一幅宁静的山水画卷。
中间八句转入历史联想:这座山在地理志书中没有记载,只因有座野庙才得名"马厩"。诗人猜测这里可能曾是古代交通要道,或许有吴越往来的车马经过。他想象当年南来的车队如云,山冈上也曾遍布骏马。接着用秦始皇"鞭石成山"的典故,说这座山倔强地留在荒野,不像其他山峰那样去守卫东海,暗含对不屈精神的赞赏。
最后四句抒发感慨:诗人怀古伤今,想到人生如"芥子须弥"(佛教用语,喻大小无常),不禁惆怅。他联想到春秋时齐景公登牛山流泪感叹时光易逝的故事,以及思乡的齐女北望的典故,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人世无常的深切感受。
全诗通过一座无名小山的描写,串联起自然景观与历史记忆,在平淡中见深意。诗人将眼前的山水与千年前的传说交织在一起,让读者感受到时间的长河中,山川依旧而人事已非的苍凉。最后用典故作结,把个人情感升华为对生命、历史的哲学思考,余韵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