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卢茂才的读书人放弃科举考试,去洛阳拜访新上任宰相的故事。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句"踏碎作赋笔"很形象,就像现在有人把高考复习资料撕个粉碎,表示彻底放弃科举考试。"驱车出上京"就是离开首都去洛阳。
中间四句描写送别场景:在岔路口的饯行宴会上,坐着的多半是达官贵人。这里透露出卢茂才虽然穷但有骨气,连做梦都担心自己的前途,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
最后两句是重点:他这次去找赏识自己的宰相,不用再写那些诉苦的诗了。这里的"知己"指的就是新任宰相,暗示此去可能会得到重用。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洒脱,以及寒门学子遇到伯乐时的希望感。诗人用撕碎毛笔、驾车远行这些动作,把读书人面临人生抉择时的决绝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姚合
姚合,陕州硖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号称“姚、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