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对巾山塔灯呈史君李孟达寺簿

光明台畔旧曾逢,何自飞来碧海东。
未问眼根齐等级,要先心地证圆通。
八还究竟千光合。四面回旋一视同。
坐想玉霄风月夕,超然清对一诗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面对巾山塔灯时的感悟,充满了禅意和哲理。

前两句写诗人曾在光明台见过类似的塔灯,如今这灯仿佛从东海飞来,勾起回忆。"何自飞来"用拟人手法,让塔灯有了灵性。

中间四句是禅理思考:诗人说不需要用肉眼去分辨灯的等级,重要的是内心要达到"圆通"境界(佛教指通达无碍的智慧)。灯光千变万化(八还究竟千光合),但从四周看本质相同(四面回旋一视同),暗喻万物本质相通。

最后两句展开想象:在玉霄仙境般的月夜,诗人超然物外,与一位老诗翁(可能指寺簿李孟达)清雅对谈。这里的"清对"既指清幽的环境,也指纯净的心灵交流。

全诗将实景的塔灯与虚境的禅思结合,用灯光喻佛法,由具体到抽象,最终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语言清新自然,既有景物描写,又包含深刻的人生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将禅意融入日常生活的精神追求。

桑世昌

淮海人,寓居天台,字泽卿,号莫庵。陆游甥。有《兰亭博议》、《莫庵诗集》,又辑《回文类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