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寒
臞叟久不出,短帽半离披。天公有新事,剪雪玉参差。
仰瞻银海眩,须臾肆寒威。试呼缄口翁,时复一中之。
初如薝卜飘,终似白练驰。阴气无所泄,乘风舞绥绥。
山明失紫翠,手板休拄颐。溪流有层冰,艇子寸步移。
寒禽集深条,可怜翅翎垂。拥炉回阳春,始觉温四肢。
我生仅再见,老农重嗟咨。锦里杜子美,姑溪周紫芝。
文章江汉流,初不事支辞。遗编可推究,古岂异今时。
无此雪与寒,何翅五吟诗。宜瑞不患寡,写檄诛云师。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清寒》描绘了一幅冬日严寒的生动画面,同时融入了诗人对生活、文学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严寒景象的刻画(前16句) 诗人用"剪雪玉参差"这样形象的比喻描写下雪场景,通过"银海眩"表现雪光刺眼的感觉。诗中还描写了多种受寒景象:溪流结冰让小船难行,鸟儿冻得翅膀下垂,老人冷得帽子歪斜。这些细节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刺骨的寒冷。
2. 取暖时刻的对比(中间4句) "拥炉回阳春"一句形成强烈反差,烤火时四肢回暖的感觉,与前面的严寒描写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冬日取暖的幸福。
3. 文学感悟的升华(最后8句) 诗人联想到杜甫和周紫芝等文人,认为好文章应该像江汉流水般自然流畅。他感叹如果没有这样的严寒天气,可能就写不出这五首吟雪诗,说明艰苦环境反而能激发创作灵感。最后幽默地说要"写檄诛云师",看似责怪带来寒冷的云神,实则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接受。
艺术特色: - 善用比喻:"剪雪"形容雪花形态,"薝卜飘"写雪初下的轻柔 - 细节生动:冻得翅膀下垂的鸟儿,老人歪斜的帽子 - 对比强烈:户外严寒与炉边温暖的对比 - 由景入情:从自然景象过渡到文学思考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不仅生动记录了冬日景象,更通过寒冷体验引发对文学创作的思考,说明艰苦环境反而能激发艺术灵感,展现了诗人观察入微和善于思考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