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

浓云漠漠雨飞飞,不放东风取次吹。
先自一春晴意少,那堪梅子欲黄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阴雨连绵的春日景象,流露出淡淡的愁绪。

前两句"浓云漠漠雨飞飞,不放东风取次吹"写景:天空布满厚重的乌云,雨丝不停地飘落,连东风都不能随意吹拂。这里用"不放"二字很生动,仿佛乌云在故意阻拦春风,让整个画面显得压抑沉闷。

后两句"先自一春晴意少,那堪梅子欲黄时"抒情:整个春天本来就少有晴天,现在又到了梅子快要成熟的黄梅雨季,更让人难以忍受。"那堪"二字道出了诗人对连绵阴雨的无奈和倦怠。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不放东风"的拟人手法,把阴雨天气写得很有灵性
2. 通过"晴意少"和"梅子黄"的对比,突出了雨季的漫长难熬
3. 语言朴实却意境深远,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那种潮湿阴郁的春日氛围

诗人没有直接说"我很忧愁",而是通过对阴雨天气的描写,自然流露出淡淡的春愁,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高翥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音同“著”)。字九万,号菊磵(古同“涧”),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布衣终身。是江南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高翥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半亩,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72岁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与湖山长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