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主师周自叙韵二首 其二

岁寒心事蚤相期,满耳清音只自知。
花袅细风香起处,枕攲斜月梦惺时。
乍惊波浪翻龙窟,却拟箫韶奏凤池。
寄语茅山陶隐士,个中因甚日凄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寒冷季节里的内心世界,既有孤独清冷的感受,又暗含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全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变化,展现了一种复杂而深沉的心境。

首联"岁寒心事蚤相期,满耳清音只自知"写寒冬时节,诗人早早就在心里酝酿着某种期待,耳边听到的清净之音只有自己能懂。这里"清音"可以理解为内心的声音或某种精神追求,暗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自持。

颔联"花袅细风香起处,枕攲斜月梦惺时"用两个唯美画面展现诗人的闲适生活:微风中摇曳的花朵散发着幽香,斜月当空时倚枕半梦半醒。这两句看似闲适,实则透露出诗人独处时的淡淡寂寞。

颈联"乍惊波浪翻龙窟,却拟箫韶奏凤池"情绪突然转折:前句写突然被惊涛骇浪般的现实惊醒,后句又想象自己在理想境界(凤池)演奏高雅音乐。这一惊一喜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在现实与理想间的矛盾心理。

尾联"寄语茅山陶隐士,个中因甚日凄其"是向隐居的道士倾诉:为什么这些日子总觉得凄凉伤感呢?这个问句既是对自己心境的总结,也暗示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生活的向往。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真实展现了人在孤独时的心理变化:从期待到闲适,从惊惶到向往,最后归于淡淡的忧伤。诗人用"花、月、波浪、音乐"等意象,把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让读者能真切体会到那种既享受孤独又渴望理解、既安于现状又向往远方的复杂心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