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平章公所藏天马图
君不见余吾水中天马出,赤鬛缟身朱两翼。
割玉为鞍甿不得,锦衣使者捷若飞,紫缰金勒看君骑。
却忆拂林初献时,凤城五门平旦启。
驰道行骄辔耳耳,路旁见者谁不喜。
众中牵出朝未央,挥雾流沫满道香,毛带恩波眩日光。
龙眠老子识马意,行过天闲重回视,白笔描成落人世。
我公购之滦水滨,百金市画冀得真,奔霄追电何足云。
从今吹笛大军起,料知一日行千里。
割玉为鞍甿不得,锦衣使者捷若飞,紫缰金勒看君骑。
却忆拂林初献时,凤城五门平旦启。
驰道行骄辔耳耳,路旁见者谁不喜。
众中牵出朝未央,挥雾流沫满道香,毛带恩波眩日光。
龙眠老子识马意,行过天闲重回视,白笔描成落人世。
我公购之滦水滨,百金市画冀得真,奔霄追电何足云。
从今吹笛大军起,料知一日行千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匹来自西域的神骏宝马,以及它在宫廷中引起的轰动。全诗充满动感和皇家气派,我们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开篇先用"君不见"吸引注意力,描写这匹名为"天马"的骏马威风凛凛的样子:红鬃毛、白身子、红翅膀(可能是马鞍装饰),佩戴着珍贵的玉鞍。皇家使者骑着它飞快奔驰,紫金马具闪闪发光。
接着回忆当初这匹马进献时的盛况:清晨皇城大门敞开,它在专用驰道上昂首阔步,路人纷纷驻足惊叹。当它被牵到皇宫时,扬起的尘土都带着香气,阳光下马毛闪耀着皇家恩泽的光辉。
诗中特别提到画家李公麟(龙眠老子)独具慧眼,把这匹骏马的神态画得惟妙惟肖。后来有位大臣不惜重金在滦河边买下这幅画,因为画中的马比传说中的"追风马"还要神气。
最后两句最精彩:想象将来大军出征时,这匹天马定能日行千里。这里把画中的马写活了,暗示它虽然被画在纸上,但神骏之气丝毫不减,随时准备为国效力。
全诗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既生动刻画了宝马的英姿,又通过绘画艺术让这份神韵永存。最妙的是结尾的想象,让静止的画作焕发出惊人的生命力,表达了对国家强盛的期待。诗中皇家气象与艺术魅力交相辉映,读来令人心潮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