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台

白日初高瓦欲黑,姑苏台前春拍塞。
百花绿洲水曲尺,小浪群吹度游鲫。
晴烟涨暖野荒荒,个个西山澹疏碧。
海气东来扬短篷,吴儿岸坐长歌发。
逸兴遥将白波去,送目飞鸿倦低翮。
扁舟甚有五湖思,风雨漂摇从所泊。
幸逢大国全盛日,地极苍生无裂坼。
向来时运数更变,河山南北烽火隔。
人攀岩穴恐不险,乐土不居何暇择。
只今城雉多垦凿,麋鹿所游尽桑麦。
自笑生来但为客,五十有家无土著。
有酒不作怀抱恶,明日日出已非昨。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姑苏台(苏州名胜)春日景色,同时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漂泊、时代变迁的感慨。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1. 春日美景(前八句) 诗人用生动的画面感描写姑苏台前的春景:阳光照耀下瓦片泛黑,百花盛开的水边小路,游动的鱼群,远处西山淡淡的青色。吴地少年坐在岸边放声高歌,白鹭低飞掠过水面。这些描写充满动感和色彩,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2. 人生感慨(中间六句) 看着眼前美景,诗人联想到自己像一叶扁舟随波逐流。虽然庆幸生活在太平盛世,但想到历史上南北分裂的战乱时期,人们为避难躲进山洞。如今麋鹿栖息的地方都变成了农田,暗示时代变迁之快。

3. 个人境遇(最后四句) 诗人自嘲一生漂泊,五十岁了还没有固定住所。既然有酒就及时行乐,因为明天太阳升起时,一切又都不一样了。这里透露出一种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态度。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画面感极强的景物描写,让人仿佛看到江南春日的生动景象 - 通过今昔对比,展现历史沧桑感 - 最后落脚到个人境遇,让宏大主题有了亲切感 - 语言流畅自然,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

诗人借景抒情,在赞美江南美景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漂泊人生的无奈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最终以豁达的态度面对人生无常。

丁复

元台州天台人,字仲容。仁宗延祐初游京师。被荐,不仕,放情诗酒。晚年侨居金陵。其诗自然俊逸,不事雕琢。有《桧亭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