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株生长在偏僻江岸的古梅,虽然身处冷清之地,却依然按时绽放,默默散发芬芳。诗人带着酒去拜访这株梅花,感慨它多年无人欣赏,如今终于被自己发现并为之倾倒。
全诗的核心在于"寂寞"与"声名"的对比。前两句写梅花不在乎生长环境的偏僻("村深与水隈"),依然按照自己的节奏开放("依篱落及时开"),展现出梅花不慕繁华、坚守本真的品格。后两句笔锋一转,说这株梅花虽然多年无人问津("寂寞"),但一旦被发现,它的美就立即征服了路过的诗人("动客杯"),暗示真正美好的事物终将获得赏识。
诗人通过这株古梅,其实也在表达一种人生感悟:有价值的事物或人,即使暂时被埋没,只要保持本真、坚持绽放,终会遇到懂得欣赏的知音。这种对孤高品格的赞美和对知遇之情的珍视,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袁说友
(1140—1204)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