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池莲艳红疑菜,入户山光翠可枯。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色彩浓烈的夏日小景,用生活中常见的画面传递出鲜活的自然趣味。

前句"照池莲艳红疑菜"写得特别生动:池塘里的红莲开得太鲜艳了,乍一看还以为是谁把红菜(可能是红苋菜之类的蔬菜)扔进了水里。这种联想既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把莲花的红艳写得可触可感,让读者仿佛看见一池红莲在阳光下晃动的样子。

后句"入户山光翠可枯"更有意思:青翠的山色透过门窗照进屋里,浓得好像能把茶都染绿了。"枯"字用得巧妙,本指泡茶,这里暗示山光的绿色浓郁到能渗透进茶杯,把日常的饮茶场景和自然景色奇妙地融合在一起。

全诗短短两句,通过"红似菜"、"翠染茶"这些接地气的比喻,把常见的莲池和山色写出了新意。诗人不用华丽辞藻,而是用厨房里的红菜、茶杯中的绿色这些生活细节作比,让自然美景变得亲切可感,展现出敏锐的观察力和活泼的生活情趣。

王随

(973—1039)河南人,字子正。真宗咸平间进士。累擢知制诰,以不善制辞,出知应天府,改扬州。未几,权知开封府。后历知杭州、河南府,所至有惠政。仁宗明道二年,拜参知政事。景祐二年,知枢密院事,寻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四年,以无所建树,及与同僚屡起忿争,为韩琦弹劾,罢相,出判河阳。卒谥文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