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阳江道中的所见所感,通过朴素的语言展现了旅途的孤寂和对家乡的思念。
开头写旅人经过恩春一带,发现这里树木稀少,一路向北走到傍晚。他来到一个驿站,询问小吏后知道这是莲塘驿。但眼前的景象和记忆中的莲塘驿已经大不相同——莲叶早已凋落,树林池塘也不再是从前的模样。
夜晚时分,他看到参星排列在庭院上空,皎洁的月光从屋檐缝隙洒落。野外还能听到蟋蟀的鸣叫,这让他想起家中可能正在为自己准备冬衣的亲人。岭南地区终年无雪,时光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流逝。
最后两句点明主题:虽然身在千里之外,但旅人的心始终牵挂着家乡,在这幽静的驿馆中,他格外思念远方的亲人。全诗通过简单的景物描写,生动地传达出游子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弹劾申时行,降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因不附权贵而免官,未再出仕。曾从罗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以《牡丹亭》最著名。在戏曲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