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红叶)

缟霜霏霁雪。渐翠没凉痕,猩浮寒血。山窗梦凄切。短吟筇犹倚,莺边新樾。花魂未歇。似追惜、芳消艳灭。挽西风、再入柔柯,误染绀云成缬。
休说。深题锦翰,浅泛琼漪,暗春曾泄。情条万结。依然是,未愁绝。最怜他,南苑空阶堆遍,人隔仙蓬怨别。锁芙蓉、小殿秋深,碎虫诉月。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以红叶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联想,展现了深秋时节的凄美与哀愁。

上片从自然景物入手: 1. 开篇用"霜雪"营造寒冷氛围,"翠没凉痕"写绿叶凋零,"猩浮寒血"比喻红叶像凝结的血滴,画面感极强。 2. "山窗梦凄切"转入人物,诗人倚着竹杖在新生的树荫下短吟,暗示孤独心境。 3. "花魂未歇"是点睛之笔,将红叶想象成不死的花魂,在追忆逝去的春光,甚至想借西风重返枝头,却误将蓝天染成了彩锦(绀云成缬)。

下片转向情感抒发: 1. "休说"三句回忆往事,深情的题诗、泛舟的涟漪,都曾泄露过春心。 2. "情条万结"将红叶比作情丝,虽然经历风雨却"未愁绝",体现执着的思念。 3. 最后镜头转到南苑空阶,堆积的红叶成为阻隔,将"人隔仙蓬"的离愁与秋殿虫鸣、冷月清辉交融,余韵悠长。

全词妙在: - 将红叶的生命历程拟人化,从凋零到"复活",赋予其情感记忆 - 色彩运用大胆,"猩红""绀蓝"形成强烈视觉冲击 - 现实与回忆交织,最终落在"锁芙蓉"的封闭空间,暗示情思无处宣泄

本质上是通过红叶写人生无常,既有对美好消逝的痛惜,也有对情感执着的坚守,在冷艳的秋景中寄托深沉的情思。

蒋捷

蒋捷(约1245~1305后),字胜欲,号竹山,南宋词人, 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先世为宜兴大族,南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南宋覆灭,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 、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有《竹山词》1卷,收入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彊村丛书》本,又《竹山词》2卷,收入涉园景宋元明词续刊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