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

渔火前村近,秋砧静夜多。
山烟归宿鸟,水月动明波。
烛短催诗急,樽空奈⑴客何。
抱愁眠不稳,林影半床过。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又带着淡淡忧愁的秋夜,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诗兴。

前四句写景:
1. "渔火前村近"——远处村庄的渔火隐约可见,给人一种温暖却又遥远的感觉。
2. "秋砧静夜多"——秋夜里传来阵阵捣衣声,更衬托出夜的寂静。"砧"是捣衣石,这里用声音反衬安静。
3. "山烟归宿鸟"——暮霭中鸟儿归巢,画面静谧。
4. "水月动明波"——月光照在水面,波光粼粼,动态的描写让画面活了起来。

后四句抒情:
5. "烛短催诗急"——蜡烛快烧完了,诗人急着要把灵感写成诗,可见创作热情。
6. "樽空奈客何"——酒喝完了,客人(可能指自己)却依然愁绪难消。
7-8. "抱愁眠不稳,林影半床过"——带着忧愁难以入睡,看着月光下的树影慢慢移过半边床榻,这个细节特别生动,把失眠的状态写得如在眼前。

全诗亮点:
- 动静结合:既有安静的渔火、山烟,又有波光、林影的流动
- 情景交融:把秋夜的美景和诗人的愁绪完美结合
- 生活细节:蜡烛、酒杯、床榻等日常物品的描写让诗更真实可感
- 时间流逝感:从傍晚渔火到深夜林影移动,暗示诗人整夜未眠

诗人通过这样一个不眠之夜,既展现了秋夜之美,又表达了自己借酒消愁、借诗抒怀的复杂心境。最后那个"林影半床过"的细节,尤其能让人感受到长夜漫漫、孤枕难眠的滋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