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沈节推送春韵
子规泣诉春山头,芳草连天不尽愁。
紫陌游人在何处,空有颦眉人倚楼。
溪上悠悠棹木兰,溪边落红纷斑斑。
嗟哉片片逐流水,新篁忽长千琅玕。
多少闲愁推不去,欲问春归杳无处。
少年知已负心期,尊酒从今乐事稀。
紫陌游人在何处,空有颦眉人倚楼。
溪上悠悠棹木兰,溪边落红纷斑斑。
嗟哉片片逐流水,新篁忽长千琅玕。
多少闲愁推不去,欲问春归杳无处。
少年知已负心期,尊酒从今乐事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即将逝去时的伤感情绪,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画面传递出人生无常、青春易老的感慨。
开头用子规鸟(杜鹃)在春山哀鸣的画面,带出诗人内心的忧愁。芳草连天的美景反而加重了这种愁绪,形成强烈反差。游人不知去向、只留下皱眉倚楼之人的描写,暗示着热闹过后的孤独。
溪水上飘着木兰船,岸边落花纷飞的场景很美,但"嗟哉"的感叹透露出惋惜。看着花瓣随水流走,突然发现新竹已经长高,这个转折生动表现了时光流逝之快。
最后四句直接抒发情感:太多烦恼挥之不去,想问春天去哪了却找不到答案。年轻时约定的知心朋友如今辜负了期望,从此喝酒寻欢的日子也越来越少。这些句子道出了对青春友谊消逝的遗憾,以及中年后快乐变少的现实感受。
全诗用春天将尽的自然景象,隐喻人生中美好事物的消逝。语言优美但情感真挚,能让读者感受到岁月变迁带来的淡淡忧伤,很容易引起共鸣。特别是最后关于朋友失信、欢乐减少的感慨,至今仍能让人感同身受。
杜范
(1182—1245)宋台州黄岩人,字成之,号立斋。宁宗嘉定元年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极言台谏失职之弊。理宗嘉熙二年知宁国府,发粟赈饥,镇压两淮饥民反抗。还朝,累拜吏部侍郎兼中书舍人,数上疏抨击朝政积弊。淳祐四年,擢同知枢密院事,次年拜右丞相,上书言五事,继又上十二事,条陈当朝利病,提出为政主张。卒谥清献。有《清献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