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丁宝臣游五泄

喜陪诗伯寻幽去,从此风骚觉有神。
明代应无高遁士,奇峰尽属苦吟人。
欲名地巧题难得,却恨图经说未真。
回想天童山迤逦,更多形胜亦非伦(宋孔延之《会稽掇英总集》卷四)。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孔延之所作,描绘了他和丁宝臣一起游览五泄山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喜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先,诗人提到“喜陪诗伯寻幽去”,这里的“诗伯”指的是丁宝臣,诗人很高兴能和他这样的诗友一起去寻找美景。这里的“寻幽”就是寻找幽静、美丽的地方,诗人和丁宝臣一起享受这美妙的旅程。

接着,“从此风骚觉有神”,这里的“风骚”是指文采风流,诗人觉得自从和丁宝臣一起出游后,自己的文采也变得更加有神采了。这里的“觉有神”可以理解为感觉自己的文学才华得到了提升。

“明代应无高遁士,奇峰尽属苦吟人”,诗人说在明代应该没有隐居的高人,因为这些奇峰美景都是那些勤奋吟诗的人所发现的。这里的“高遁士”指的是隐居的文人,诗人认为这些风景都是那些勤于创作的人所发现和欣赏的。

“欲名地巧题难得,却恨图经说未真”,诗人想要为这些美景命名,但是觉得很难找到合适的字眼,同时也遗憾地发现那些描绘五泄山的书籍并没有完全准确地描述出它的真实面貌。

最后,“回想天童山迤逦,更多形胜亦非伦”,诗人回忆起天童山的美丽景色,觉得五泄山虽然也很美,但和天童山相比,还是稍逊一筹。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诗人游览五泄山的经历,表达了他对美好自然景色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文学创作的追求。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文人生活的向往,读来令人心生向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