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狼山
狼山出高迥,风急过如箭。
凄凄挟沙砾,点点尘吹面。
我马却复前,努力与风战。
寒日淡如月,湿雨满郊甸。
皮裘半为冰,稍觉身体颤。
前村有人家,酒熟亦堪荐。
关河老涉历,霜雪饱谙练。
文夫政如此,何必怀破砚?
凄凄挟沙砾,点点尘吹面。
我马却复前,努力与风战。
寒日淡如月,湿雨满郊甸。
皮裘半为冰,稍觉身体颤。
前村有人家,酒熟亦堪荐。
关河老涉历,霜雪饱谙练。
文夫政如此,何必怀破砚?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旅人在恶劣天气中艰难前行的画面,充满生活气息和坚韧精神。
开头四句像电影镜头一样,先展示高耸的狼山全景,再用"风急如箭"的特写让人感受到狂风夹着沙石扑面而来的刺痛感。马匹在风中进退两难的动态描写,生动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对抗。
中间部分用"寒日如月"的比喻,突出天气阴沉;"皮裘结冰"的细节更强化了严寒程度。这时突然出现的酒家,就像沙漠中的绿洲,给艰难旅程带来温暖希望。
最后四句是点睛之笔:诗人说走南闯北的人早就习惯了风霜雨雪,真正的男子汉就该直面困难,何必总惦记着书房里的砚台?这里用"破砚"象征书斋生活,表达了实践比空谈更重要的生活态度。
全诗妙在三点:一是用"风如箭"、"裘半冰"等具体感受让读者身临其境;二是通过马匹、酒家等元素推动故事发展;最后用对比手法,在艰苦环境中突显豪迈情怀,传递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深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