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题三学山》是一首描绘三学山风光和传说的诗。三学山是一座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写,将三学山的独特景观和历史传说展现出来。
首句“五色琉璃白昼寒”,诗人以琉璃这种绚丽多彩的材料来描绘三学山的景象,给人一种虽在白天却有寒意的神秘感。这可能意味着山间环境清幽,光线幽暗,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
“当年佛脚印旃檀”描述了佛祖曾经在此留下脚印,并用旃檀香木镌刻的故事。这象征着佛教文化在此山谷中的深远影响,以及佛教徒对于圣迹的尊崇和敬畏。
“藕丝织出三衣妙,贝叶经传一偈难。”这里借用了佛教服饰与经典传播的意象。诗人赞美了莲花般的圣洁衣着,也提到了书写在贝叶上的佛教经典。这两句既表现了佛教修行的精妙,也体现了传播佛教教义的艰难之处。
“夜看圣灯红菡萏,晓惊飞石碧琅玕。”这两句描述了夜晚和清晨时三学山的不同景象。夜晚,诗人看到圣灯在莲花中闪烁,仿佛是佛祖在守护这片土地;清晨则有飞石闪耀,宛如碧玉般珍贵。这两句诗描绘了三学山的神秘与美丽。
“更闻鹦鹉因缘塔,八十山僧试说看。”最后两句提到鹦鹉与因缘塔的故事,八十位山僧讲述这段故事的情景。这反映了传说和故事在三学山中世代相传的悠久历史。
整首诗通过对三学山山景的描绘以及佛教传说的叙述,展现了一种静谧、神秘且充满智慧的氛围,仿佛带领读者进入了一个充满宗教情怀与自然美景的世界。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想象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能体会到佛教文化带给人们的宁静与智慧。
王雍
王雍(九八八~一○四五),字字子肃,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以父荫为秘书省校书郎。历通判郑州、京西转运使、淮南转运按察使、判户部勾院、两浙转运按察使。仁宗庆历五年卒,年五十八。事见《苏学士文集》卷一五《王公墓表》、《宋史》卷二八二《王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