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九锁山

名山隔游尘,九锁尘更少。
閒云抱苍石,古涧茁灵草。
一亭瞰蛟舞,曾此憩坡老。
水性自云静,潴泄寄人巧。
聊复助奇观,未须纵澜倒。
小挹丹泉润,侧步石壁峭。
洞深篝火入,志险极幽讨。
人间几何年,仙迹棋未了。
向夕山月吐,光碎松下道。
天空琼馆寒,禽响药如捣。

现代解析

这首《游九锁山》描绘了诗人探访深山时的所见所感,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它的魅力:

第一层:仙气飘飘的山水画
开篇就用对比手法说"名山隔游尘",这座山远离尘嚣,连灰尘都比别处少。接着用拟人化的描写:白云像朋友一样环抱着青黑色的山石,古老的溪涧里长着有灵气的仙草。这些描写让山景立刻鲜活起来,仿佛自带滤镜的仙境。

第二层:人与自然的互动
诗中提到苏东坡(坡老)曾在这里休息的亭子,还有人工修建的水潭("潴泄寄人巧"),但强调这些人工痕迹只是点缀,不会破坏自然的本真。最精彩的是探洞的描写:举着火把进入深洞,在险峻处小心侧身行走,像极了现代人的探险纪录片,让读者也跟着紧张起来。

第三层:永恒与瞬间的哲思
结尾突然转入思考:人间岁月短暂,而仙人的踪迹像未下完的棋局般永恒。夜幕降临后,月光碎片般洒在松间小路上,琼楼玉宇般的山馆透着寒意,连鸟鸣声都像捣药一样空灵。这些意象营造出"山中一日,人间千年"的恍惚感。

全诗最妙的是把一次普通的登山,写出了穿越时空的体验。诗人用"闲云""古涧""丹泉"这些淡雅的意象,配合"蛟舞""篝火""药捣"等动态描写,让整座山既有仙风道骨,又充满人间烟火气。读完仿佛也跟着进行了一场净化心灵的深山之旅。

陈观国

陈观国,字用宾,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与王英孙友,和周密、邓牧同时。事见《文东野语》卷一九、清乾隆《绍兴府志》卷五四。今录诗三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