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郑公望南湖草堂

东风握手龙溪上,三珠树下频来往。
北院红荆醉里看,南湖碧草吟边长。
羡君洒落才且奇,向来群从总能诗。
雁行綵袖迎春早,熊胆青灯觉曙迟。
松杉影动摇书幌,兰蕙香浮栖鹤帐。
风棂月榻陪壮游,海树江云引遐望。
俄顷鸰原叹别离,蓟门渺在天一涯。
山海有谣舂斗粟,庭阶何日会连枝。
凄然姜被遥相忆,一字平安万金直。
出塞龙媒凡马空,倚门鹤发千峰夕。
独惭为客江南湄,旧业荒凉托故知。
桑梓几回成远梦,梧桐三尺负幽期。
扁舟明日龙门道,林下相看情更好。
亲舍常称九酝卮,神京游子归来早。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郑公望深厚的情谊,以及离别后的思念与人生感慨。全诗情感真挚,画面感强,既有对往昔欢聚的怀念,也有对现实漂泊的无奈。

前半部分(相聚时光)
开篇用"东风握手"的温暖画面,回忆两人在龙溪畔的友谊。"三珠树""红荆""碧草"等自然意象,勾勒出南湖草堂的清幽环境,暗示友人高雅的生活情趣。"羡君"四句直接赞美郑公望才华横溢、家风儒雅,他们曾一起赏春夜读("熊胆青灯"指刻苦读书),在松影兰香中谈诗论文。这段描写充满文人雅士的闲适与风雅。

后半部分(离别思念)
"俄顷"二字转折,写离别之痛。"蓟门""山海"等地理意象强调相隔之远,"舂斗粟"暗用典故表达生活艰辛。诗人用"姜被"(兄弟共被的典故)、"鹤发"(父母白发)等意象,抒发对家人团聚的渴望。最后"扁舟""龙门"等句,既有对重逢的期待,也暗含功名未就的惭愧。

艺术特色
1. 虚实结合:前半实写欢聚场景,后半虚写思念,形成强烈对比。
2. 善用典故:如"熊胆"(喻苦读)、"姜被"(喻兄弟情),含蓄深沉。
3. 画面感强:红荆碧草、松影兰香等意象组合,宛如水墨画卷。

核心情感
通过"相聚—离别—期盼"的脉络,展现知识分子对友情的珍视、对功名的矛盾心理,以及传统文人重视家庭团聚的价值观念。诗中既有"海树江云"的豪迈,也有"梧桐三尺"的落寞,真实反映了古代文人在理想与现实间的挣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