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嵊县

行役苦昼热,戒程当夜阑。
睡觉呼仆夫,出门路漫漫。
明月照人影,疏星挂树间。
流萤点衣袂,零露湿巾冠。
朝远剡溪水,俄入新昌山。
属兹干戈际,愈觉行路难。
愧无经世资,何以济险艰。
悒悒抱远思,绵绵起忧端。
东方忽已白,林鸟鸣间关。
前瞻石岭峻,喟然发长叹。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夜晚赶路的艰辛和内心的忧虑。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赶路场景(前8句):用"昼热""夜阑"点明赶路的辛苦,通过"明月""疏星""流萤""零露"这些夜间景物,生动描绘出深夜赶行的画面。衣服被萤火虫沾上,头巾被露水打湿,这些细节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赶路的艰难。

2. 内心独白(中间6句):走到剡溪和新昌山时,作者联想到战乱年代("干戈际"),越发觉得路途艰难。他自责没有治国才能("经世资"),面对险境无能为力,这种忧虑在心头挥之不去。

3. 黎明时分(最后4句):天刚亮时,林间鸟鸣本该令人愉悦,但作者看着前方险峻的山路,只能发出无奈的长叹。这个结尾透露出对前路的迷茫和担忧。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具体的夜间景物(萤火虫、露水等)让读者身临其境 - 把外在的赶路艰辛和内心的忧虑完美结合 - 结尾的"长叹"留给读者想象空间,让人思考人生路上的种种困难 - 语言朴实自然,没有华丽辞藻,却传递出真挚的情感

诗人通过一次夜行经历,写出了乱世中普通人面对艰难时局的无力感,这种情感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