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刘远山放鹤亭图(二零零八年杭州作)

鹤去人归台已空,湖山何处觅仙踪。
平波一色苍烟外,斜棹数声落照中。
风雪当年隐高士,冰轮今夕忆孤鸿。
登临不负秋天阔,眼底江南落木红。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登高怀古的画面,通过空亭、湖山、斜阳等意象,传递出一种淡淡的怅惘和对往昔的追忆。

首联"鹤去人归台已空,湖山何处觅仙踪"写诗人来到放鹤亭,却发现亭子空空如也,鹤和人都已离去,在湖光山色中再也找不到仙人的踪迹。这里用"鹤"和"仙踪"暗示这里曾经有过高人隐士,如今却物是人非。

颔联"平波一色苍烟外,斜棹数声落照中"是精彩的写景:平静的湖面与远方的苍茫烟霭融为一体,夕阳下传来几声划桨的声音。这两句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黄昏时分的湖光山色,画面感极强。

颈联"风雪当年隐高士,冰轮今夕忆孤鸿"转入怀古抒情:当年风雪中隐居的高士已不可见,今夜明月当空,让人想起离群的孤雁。这里用"风雪"和"冰轮"形成时间上的对比,暗示岁月变迁。

尾联"登临不负秋天阔,眼底江南落木红"收束全诗:虽然感慨万千,但登高远眺没有辜负这辽阔的秋色,眼前江南的红叶纷纷飘落。最后一句以绚丽的秋景作结,给全诗增添了一抹亮色。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含蓄深沉。诗人通过对空亭、湖山、落日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往昔高士的追慕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又不失旷达。特别是最后两句,在怅惘中透露出对眼前美景的珍视,体现了中国文人"哀而不伤"的审美情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