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山八景①

朱明蒸溽暑,香刹度薰风。
习习生阿卷,徐徐过院东。
篆烟香泛袅,优钵影飘融。
送雨飞遥浦,将云度旧丛。
携筇披老衲,曲径扫奚童。
解愠欣康阜,瑶阶谱舜桐(杨永智编校)。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日寺庙中的清凉景象,通过生动的画面传递出宁静悠远的禅意。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

1. 自然的清凉魔法 前四句像一组电影镜头:酷暑闷热中(朱明蒸溽暑),寺庙里忽然吹来带着香气的风(香刹度薰风)。这风先是轻轻掠过屋檐角落(习习生阿卷),又慢悠悠转到院子东边(徐徐过院东)。诗人用"蒸"字写暑气,用"度"字写风的流动,让人仿佛感受到热浪里突然的凉意。

2. 禅意的五感体验 中间四句调动多重感官:香炉青烟像篆书笔画般盘旋(篆烟香泛袅),优钵花(佛教圣花)的影子在风中摇曳(优钵影飘融)。突然笔锋一转,写这风还吹来远处河面的雨丝(送雨飞遥浦),推着云朵掠过老树丛(将云度旧丛)。"飘融"二字特别妙,把光影和花香都融成了流动的画面。

3. 人与自然的合奏 最后四句出现人物:老和尚拄着竹杖披衣而出(携筇披老衲),小童正在弯弯曲径上扫地(曲径扫奚童)。结尾用典故"舜桐"(传说舜帝弹琴使风调雨顺),把凉风比作解暑的琴声(解愠欣康阜),台阶下的梧桐树也仿佛在演奏自然乐章(瑶阶谱舜桐)。

全诗就像用文字编织的凉席,暑热中读来特别清爽。妙在诗人不直接说"好凉快",而是用风的足迹、香的流动、云的飘移,让读者自己感受那份怡然自得。特别是"将云度旧丛"的"度"字,既写云朵穿过树丛,又暗含"普度众生"的佛意,一语双关见巧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