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

风急秋江晚,潮声落照前。
远疑千练白,高并一山悬。
孝感曹娥志,忠留伍相贤。
千秋遗恨在,故令怒涛传。

现代解析

《观潮》这首诗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通过生动的描写和丰富的历史典故,展现了江潮的磅礴气势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首联“风急秋江晚,潮声落照前”,写的是傍晚时分,秋风凌厉,江面上夕阳西下,潮水涌动的声音回荡在晚霞中。这里通过“风急”、“秋”、“晚”、“落照”这些意象,营造出一种壮丽而又略带苍凉的氛围。

颔联“远疑千练白,高并一山悬”,进一步描写了潮水的颜色和形态。远处的潮水仿佛千练一般洁白,潮水的高大仿佛悬挂在天边的一座山峰,形象地描绘出了潮水的壮美。这里的“千练白”就是形容潮水的洁白,而“一山悬”则形容潮水的高度。

颈联“孝感曹娥志,忠留伍相贤”,这里提到了两个历史人物:孝女曹娥和忠臣伍子胥。曹娥是东汉时期孝女的代表,伍子胥则是春秋时期的忠臣。通过这两个典故,诗人表达了对孝义和忠诚的赞美,也暗示江潮激荡,激起了人们对古代贤人志士的敬仰之情。

尾联“千秋遗恨在,故令怒涛传”,写的是尽管历史上有许多遗憾,但江潮的壮观仍然流传千古。这里的“千秋遗恨”指的是历史上的种种遗憾和未竟之事,而“故令怒涛传”则是说,正是这些遗憾和未竟之事,使得钱塘江潮水更加激荡,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奇观。

整首诗通过对钱塘江大潮的描绘,结合丰富的历史典故,展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寄托了对古代贤人志士的敬仰,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