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夷道院对月
托志观群书,意气自跌荡。
弱冠走衣食,出门常挹怏。
心身寄明发,休戚关疴痒。
胡为徒有子,累亲受抑枉。
中宵汗浃背,无以立天壤。
岂能必显扬,学问在勉疆。
读书静怀古,幽斋颇清敞。
独夜有鉴观,片月忽开朗。
光明荡心胸,钟磬散余响。
经义庶剖析,性地待涵养。
床头移短檠,灯落淬吾掌。
弱冠走衣食,出门常挹怏。
心身寄明发,休戚关疴痒。
胡为徒有子,累亲受抑枉。
中宵汗浃背,无以立天壤。
岂能必显扬,学问在勉疆。
读书静怀古,幽斋颇清敞。
独夜有鉴观,片月忽开朗。
光明荡心胸,钟磬散余响。
经义庶剖析,性地待涵养。
床头移短檠,灯落淬吾掌。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读书人在深夜里的自我反思和心灵顿悟,语言直白但情感真挚。我们可以分几个部分来理解:
1. 现实困境
开头写自己年轻时为了谋生四处奔波("弱冠走衣食"),心里总是憋屈不痛快("出门常挹怏")。最让他愧疚的是连累父母受委屈("胡为徒有子,累亲受抑枉"),半夜想到这些会羞愧得冒冷汗("中宵汗浃背"),觉得自己没脸活在世上。
2. 读书救赎
但他没有消沉,而是选择在读书中寻找出路。认为不一定非要功成名就("岂能必显扬"),坚持学习才是正道。深夜的书斋里("幽斋颇清敞"),古籍给了他精神慰藉,月光突然照进来("片月忽开朗"),象征内心豁然开朗。
3. 心灵净化
月光和远处钟声("光明荡心胸,钟磬散余响")让他感到宁静。此时读书不再是为了功利,而是真正理解经典("经义庶剖析"),修养心性("性地待涵养")。最后挪动油灯时被烫到手("灯落淬吾掌")的细节,说明他已完全沉浸在精神世界中。
全诗亮点在于真实呈现了读书人从苦闷到解脱的心路历程。没有华丽辞藻,用"冒冷汗""烫到手"这些生活化描写,让读者看到:真正的学问不在功名,而在深夜那盏油灯下,人与古籍、月光对话时获得的内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