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山居中的生动自然景象,通过声音和气势的对比,营造出既静谧又充满生命力的意境。
前两句写静中有动:清越的钟声从安静的禅房传出,打破了山中的寂静;空旷的山野里弥漫着浩瀚的自然气息,让人感到天地辽阔。这里的"寂历"和"泬寥"都是形容空旷寂静的状态,但钟声和山气的出现让这种静有了流动感。
后两句写动中见势:山林间的长风吹送着涧水急促流淌,那水声拍打在枕边,竟像春江潮水般喧闹。诗人躺在室内,却通过听觉感受到外面大自然的磅礴力量,小小的山涧水声在他耳中放大成了江潮的轰鸣。
全诗巧妙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钟声、山气、涧水这些局部细节,共同构建出宏大的自然交响。诗人身处静室,心灵却与整个山野共鸣,传递出隐逸者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超然心境。最妙的是末句将山涧联想为春江潮,既夸张又合理,让人瞬间感受到山中隐居生活的鲜活与壮美。
刘学箕
刘学箕,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