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后登凌云台

愁思纷纷不易裁,凌云台上独裴回。
乱鸦背著斜阳去,寒雁带将秋色来。
破屋无烟空碎瓦,新坟经雨已苍苔。
天翻地覆亲曾见,信得昆明有劫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后满目疮痍的景象,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传递出深沉的哀愁。

开篇直接点明心境:诗人站在凌云台上,满脑子都是剪不断的愁绪,只能独自徘徊。这里用"不易裁"形容愁思像乱麻一样理不清,非常形象。

中间四句用四个电影镜头般的画面: 1. 乌鸦驮着夕阳飞走——用"背着"这个动作把夕阳拟人化,暗示光明被黑暗带走 2. 大雁带来秋色——"带将"二字让大雁像邮差一样送来萧条 3. 破碎的房屋连炊烟都没有——用"空碎瓦"强调彻底被毁 4. 新坟上已长出青苔——说明死亡已成常态,连雨水都催生了坟墓上的生命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诗人亲眼见证过天翻地覆的巨变,所以完全相信昆明池底那些传说中的劫灰(传说昆明池底有劫火烧剩的灰,象征灾难)。这是用神话典故来印证现实苦难的深重。

全诗妙在把战乱的惨状转化为可感的画面:斜阳、秋雁、破屋、新坟,每个意象都带着沉重的伤痛。特别是"背着斜阳"、"带将秋色"这种新颖的动词搭配,让常见的景物突然有了新意,把无形的哀愁变成了看得见的场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