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夜归》描绘了一个孤独旅人的心境,通过对比繁华与清贫、命运与选择,表达了豁达的人生态度。
前两句写一位迟迟未归的游子,在长安城已度过三个秋天。"警霜老鹤"和"吊月孤雁"两个比喻生动刻画了游子夜不能寐、形单影只的凄凉处境,就像警觉的老鹤和对着月亮哀鸣的孤雁。
中间四句形成强烈对比:一边是城里权贵们吃腻了美食("厌粱肉"),一边是山中隐士甘愿吃野菜("甘蕨薇")。这里通过"北里"(繁华区)和"西山"(隐居地)的对比,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人生困顿或显达都是命中注定,不必像古人那样半夜对着破衣痛哭。这里用"牛衣"(穷人穿的粗麻衣)的典故,劝人看淡得失,接受命运安排。
全诗的魅力在于:用夜归的场景带出人生思考,通过鲜明对比展现社会现实,最终以超然态度化解困境。诗人没有抱怨命运不公,而是用"老鹤""孤雁"等意象将孤独感诗意化,再用"各有命"的哲理给人宽慰,展现了传统文人面对逆境时的典型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