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萧亭舅氏晚坐石帆亭听瀑 其二

振衣华子冈,飞花散芬馥。流泉百道鸣,激荡声喧蹙。

栖鸟惊高枝,微风戛深竹。池上新月明,万绿如膏沐。

缱绻渭阳情,清言惬幽独。参横夜凉生,且共茅亭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又充满生机的夜晚场景,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亲友间深厚的情感。

1. 自然之美:动与静的完美结合
诗人先写自己整理衣衫站在华子冈上,飞花飘散着芬芳。接着用声音勾勒画面:无数道泉水奔流,激荡出喧闹的水声,惊动了高枝上的鸟儿,微风吹过竹林发出清脆的声响。这些动态描写让夜晚显得热闹而充满生命力。随后笔锋一转,写池水中倒映的新月和沐浴在月光下如绿油般发亮的植物,瞬间将喧闹归于宁静,形成强烈的对比美。

2. 人情之美:温馨的亲情时刻
在这样美好的夜晚,诗人与舅舅("渭阳情"指舅甥之情)促膝长谈,感到十分惬意。他们沉浸在幽静的环境中,享受着真挚的交流,最后决定一起在茅亭过夜。这种亲人相伴、心灵相通的温馨感,让自然美景更添人情味。

3. 艺术手法:多感官的立体描写
诗人巧妙调动了读者的感官:视觉(飞花、新月、万绿)、听觉(泉鸣、鸟惊、竹响)、嗅觉(芬馥)、触觉(夜凉)。这种全方位的描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个夜晚的鲜活气息。

整首诗就像一幅有声的山水画,既有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又饱含人间温情。它告诉我们:生活中最美好的时刻,往往存在于与亲人共享的自然美景之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