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空灵玄妙的自然世界,充满禅意和哲理。
前两句"虚玄鸟道没纤埃,玉殿空然琐绿苔"用超现实的画面开场:鸟儿飞过的空中道路纤尘不染,本应金碧辉煌的宫殿却长满青苔。这里通过对比,暗示繁华终将归于虚无,唯有自然永恒。
后两句"挂壁梭飞秋蜕骨,沧溟老蚌尽怀胎"转向更生动的自然意象:挂在岩壁上的蝉蜕(秋蝉留下的空壳)像飞梭般轻盈,深海中的老蚌都孕育着珍珠。这两个意象都在表达"空"与"实"的辩证关系——看似空无一物的蝉壳曾承载生命,看似普通的老蚌却孕育珍宝。
全诗通过这四个意象的并置,传递出深刻的禅理:世间万物都在"空"与"有"之间转化,表面的虚无可能蕴含丰盈,而表面的繁华可能转瞬成空。诗人用极简的画面,让我们思考生命的本质和永恒的价值。
释智鉴
释智鉴(一一○五~一一九二),号足庵,俗姓吴。滁州全椒(今属安徽)人。初依长芦真歇了禅师,后为大休宗珏禅师器重,住明州雪窦寺。光宗绍熙三年卒,年八十八。为青原下十五世,天童大休宗珏禅师法嗣。事见《攻愧集》卷一一○《雪窦足庵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七、《五灯会元》卷一四、《补续高僧传》卷一○有传。今录诗十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