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寓三首 其一

风高残暑清,露白秋夜长。
蔓草不复滋,蟪蛄吊流光。
繁思縻中襟,戚戚何能忘。
鸾刀未发硎,割剥摧锋铓。
宝镜匣中埋,垢污何由明。
元运自沦忽,白日去茫茫。
瑶华恐不实,泯灭沉风霜。
安得松柏姿,岁寒色苍苍。

现代解析

好的,下面是我对这首诗的分析,希望能够帮助您理解:

这首《感寓三首 其一》是一首充满深沉感慨的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与思考。

1. 起始两句“风高残暑清,露白秋夜长。”描绘了秋季夜晚的景象,风儿带着一丝清凉,露水显出白色,秋夜显得格外漫长。这里不仅是季节的转换,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转变或者某种感触。

2. “蔓草不复滋,蟪蛄吊流光。”蔓草不再生长,蟪蛄在哀鸣,象征着生命的衰老和时间的流逝。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传达了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过去的怀念。

3. “繁思縻中襟,戚戚何能忘。”诗人内心充满了繁密的思绪,这些思绪困扰着他,让他无法忘记。“戚戚”表达了一种悲伤、忧郁的情感。

4. 接下来的几句,“鸾刀未发硎,割剥摧锋铓。宝镜匣中埋,垢污何由明。”使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一种才能或美好事物被埋没、无法展现的境况。这里的“鸾刀”和“宝镜”都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但都被埋没或掩盖,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5. “元运自沦忽,白日去茫茫。”这里的“元运”可能指命运或运势,“沦忽”表示沉沦、堕落。白日茫茫则象征着生命的迷茫和未来的不确定性。

6. “瑶华恐不实,泯灭沉风霜。”瑶华原本指的是美玉,这里可能用来比喻珍贵的事物或情感。“恐不实”和“泯灭沉风霜”表达了一种担忧和忧虑,担心珍贵的事物会失去,或被风霜所淹没。

7. 最后两句“安得松柏姿,岁寒色苍苍。”表达了诗人的愿望。他希望像松柏那样坚韧不屈,在寒冷的岁月中依然保持苍翠。这里,松柏成为了诗人追求和向往的对象,代表着坚韧和永恒。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忧虑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中的每一个意象和词语都承载着诗人的情感和思考,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