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

浊河从北下,清洛向东流。清浊皆如此,何人不白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简单的自然现象道出了人生的深刻哲理。

前两句用"浊河"和"清洛"两条河流作对比:一条浑浊向北,一条清澈向东。这里表面写的是两条河不同的流向和水质,实际上暗喻人生百态——有人活得糊涂,有人活得清醒;有人选择这个方向,有人选择那个方向。

后两句笔锋一转,说无论清浊如何,最终都会"白头"。这里的"白头"既指自然衰老,也暗指人生终将走向同样的终点。诗人用河流的意象告诉我们:不管人生道路如何选择,不管活得明白还是糊涂,时间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衰老和死亡是每个人都逃不过的结局。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用最朴实的语言(总共才20个字),通过日常可见的河流景象,说出了人人都懂却常常忽略的真理。它提醒我们:在短暂的人生中,不必过分计较得失,因为时间终将抹平一切差异。这种对生命本质的洞察,让这首小诗充满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高蟾

(约公元八八一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河朔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中和初前后在世。家贫,工诗,气势雄伟。性倜傥,然尚气节,虽人与千金,非义勿取。十年场屋,未得一第,自伤运蹇,有“颜色如花命如叶”句。与郎中郑谷为友,酬赠称高先辈。乾符三年,(公元八七六年)以高侍郎之力荐,始登进士。乾宁中,(公元八九六年左右)官至御史中丞。蟾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