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叔通见寄四首韵

江山到眼一披豁,世念搅思三宜休。
文章苦心费雕琢,岁月老我徒谬悠。
欲谭圆觉识佛祖,更希超举期浮丘。
宗盟暮年味嚼蜡,灰木万念空烦尤。

现代解析

这首诗《次叔通见寄四首韵》是一首表达情感、思考和人生境界的诗词。下面我会尽量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来解析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首先,诗的首句“江山到眼一披豁”描述了作者放眼看到壮丽的江山时的瞬间感受,“披豁”可以理解为豁然开朗,表达了作者在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精神振奋。

接着,“世念搅思三宜休”这句反映了作者对世事的思考。“世念”指的是世俗的纷扰和杂念,“搅思”意味着这些纷扰让作者产生了思考,而“三宜休”则可能表示作者觉得应该三次放下这些纷扰,让思想得到休息。

第三句“文章苦心费雕琢”描述了作者在创作文章时的努力和付出。“苦心”表示作者在写作上的投入和专注,“费雕琢”则形容作者在文字表达上的精细和用心。

第四句“岁月老我徒谬悠”则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岁月老我”意味着时间的流逝让作者感到自己的成长和衰老,“徒谬悠”可能表示作者觉得自己在人生路上有些虚度时光,有一种无奈和遗憾。

第五句“欲谭圆觉识佛祖”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的理解和追求。“谭圆觉”可能指的是一种圆满的境界或者对佛理的深刻理解,“识佛祖”则表示作者对佛教的尊重和向往。

第六句“更希超举期浮丘”中的“超举”可能表示超越世俗的束缚,追求更高的境界,“浮丘”可能指传说中的仙人居住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超脱尘世、追求道法自然的向往。

最后一句“宗盟暮年味嚼蜡,灰木万念空烦尤”则反映了作者在晚年时的思考和感慨。“宗盟暮年”表示作者已经到了晚年,“味嚼蜡”形容没有滋味,失去了生活的乐趣,“灰木万念空烦尤”则表示作者心中的种种愿望和烦恼都已经化为灰烬,有一种万事皆空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自然、佛理的思考和感悟,展现了作者在面对世事变迁、岁月流转时的无奈和遗憾,同时也表达了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诗作通过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一种哲理美和人生智慧。

刘学箕

刘学箕,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