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巳三月十三日扈从之北京舟发石城门外赋呈同行诸公

石城天设险,虎踞壮皇州。
策马出都城,驾言从豫游。
万乘宿严驾,先期戒行舟。
龙骧载图籍,虎士罗戈矛。
日出箫鼓鸣,中流发棹讴。
两京何巍巍,山川郁相缪。
陜云迈炎汉,洛下媲成周。
龙飞符景运,龟食叶神谋。
煌煌万世业,宝历承天休。
顾惭樗散姿,厕迹英俊流。
献替谅无补,愧兹恩宠优。
鸣銮济汾水,联佩上瀛洲。
永言葵藿心,庶以扬徽猷。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好的,我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分析这首诗。

这首诗写于癸巳年的三月十三日,诗人从北京出发,乘船离开石城(可能是指某个重要的城市或堡垒)前往某地。诗的主题既表达了对出行壮丽场面的赞美,又展示了诗人个人的情感和抱负。让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

1. “石城天设险,虎踞壮皇州。”诗人赞美石城的地理位置险要,形容它像猛虎占据的地方一样坚固且壮观。这是对出发地点的赞美,也暗示了即将开始的旅程的重要性。

2. “策马出都城,驾言从豫游。”诗人描述自己离开繁华的都城,准备开始旅程。这里的“豫游”可能意味着一种期待中的游历或探险。

3. “万乘宿严驾,先期戒行舟。”描述了出行的庞大阵仗,成千上万的车马已经准备就绪,提前安排好了行程,戒备森严。

4. “龙骧载图籍,虎士罗戈矛。”龙骧可能是指护送图书或重要文件的队伍,而“虎士”则拿着武器保卫。这是对任务重要性的进一步强调。

5. “日出箫鼓鸣,中流发棹讴。”描述了启程时热闹的场景,早晨的箫鼓声和船行中的棹歌声展示了人们的高昂情绪和活力。

6. “两京何巍巍,山川郁相缪。”这里的“两京”可能指的是两个重要的城市或地区,它们的壮丽和周围山川的壮丽景色相互映衬。

7. “陜云迈炎汉,洛下媲成周。”这里提到了古代的历史时期和地点,显示出诗人对历史知识的熟悉和对当下情景的自信比较。

8. “龙飞符景运,龟食叶神谋。”此句较为晦涩难懂,可能是诗人的某种寓意或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9. “煌煌万世业,宝历承天休。”这里的“煌煌万世业”可能指的是伟大的事业或成就,“宝历承天休”则可能意味着继承天赐的吉祥和好运。

10. “顾惭樗散姿,厕迹英俊流。”诗人表示自己虽然资质平庸,但能与英才们同行感到荣幸。

11. “献替谅无补,愧兹恩宠优。”表达了诗人对自身的谦虚和对所受到的优待和宠爱的感激之情。

12. “鸣銮济汾水,联佩上瀛洲。”描绘了壮观的行进场面和诗人的志向远大。最后两句强调了诗人忠诚和愿意为国家效力的决心和志向。整体而言,这首诗是对壮丽景象的描述以及对个人志向的表达的结合。它既展现了诗人对壮丽的出行场景的感受和赞美之情,又体现了诗人个人的谦逊和抱负。

曾棨

曾棨(1372-1432) 字子棨,号西墅,江西永丰人。明永乐二年状元,人称“江西才子”。其为人如泉涌,廷对两万言不打草稿。曾出任《永乐大典》编纂。曾棨工书法,草书雄放,有晋人风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