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三首 其二
十日丽辰次,如环了无端。
人言秋甲子,畏湿不畏乾。
向来谯门道,旁立三尺坛。
故勤壁间缘,一起泥中蟠。
青衣跃且躁,有如沐猴冠。
先声忽洒道,直此辰与干。
迩来未旬浃,三见急雨寒。
黄流抺河草,连樯度平澜。
良苗有佳色,未觉千亩宽。
时旸亦须早,无使江湖翻⑴。
人言秋甲子,畏湿不畏乾。
向来谯门道,旁立三尺坛。
故勤壁间缘,一起泥中蟠。
青衣跃且躁,有如沐猴冠。
先声忽洒道,直此辰与干。
迩来未旬浃,三见急雨寒。
黄流抺河草,连樯度平澜。
良苗有佳色,未觉千亩宽。
时旸亦须早,无使江湖翻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雨连绵的景象,以及人们对天气变化的复杂感受。诗人用生动的画面和通俗的比喻,让读者感受到秋雨的威力。
开头说连续十天的阴雨天气,像圆环一样没完没了。人们常说秋天的甲子日(古代计时方式)怕湿不怕干,暗示秋雨过多会带来麻烦。接着描写城门旁搭起了三尺高的祭坛,人们忙着在墙上贴符咒,想阻止雨水泛滥,就像要把泥潭里的龙赶走一样。这里用"沐猴冠"(猴子戴帽子装人样)讽刺求雨仪式滑稽可笑。
然后笔锋一转,写大雨突然降临,连续十天里寒雨不断。河水漫过岸边的草,船只却平稳驶过——看似矛盾,实则表现水位暴涨后河面异常平静。庄稼虽然长势良好,但农民并不开心,因为田地已被雨水淹没。最后诗人呼吁:晴天也该早点来,别让江湖继续泛滥了。这里暗含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全诗妙在把严肃的天灾写得生动有趣,比如用"青衣跃且躁"形容躁动的求雨者,用"沐猴冠"调侃迷信活动。既展现了自然的力量,又透露出人面对自然时的无奈与幽默。
程俱
程俱(1078—1144)北宋官员、诗人。字致道,号北山,衢州开化(今属浙江)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荫入仕。宣和三年赐上舍出身。历官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诗多五言古诗,风格清劲古淡,有《北山小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