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四首 其二

槛虎不垂头,笼鹤不委翼。兔爰雉耿介,牛顺而羊逆。

梧桐茂高陵,柽柳主下隰。物性各有托,焉得相变易。

渭川玉波澄,泾河泥滓流。为水本同源,清浊不相侔。

悠悠孺子歌,宣尼为迟留。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自然界的事物做比喻,讲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本性,不能强行改变。

前半部分(动物篇)
诗人列举了几组对比鲜明的动物——
- 老虎被关在笼子里也不低头,鹤被关着也不会收起翅膀。
- 野兔机敏、山鸡倔强,牛温顺而羊倔强。
这些都是在说:动物天生就有自己的脾气,笼子关不住它们的本性。

中间部分(植物篇)
梧桐树天生适合长在高坡上,柽柳就爱长在低湿的河边。
就像有人喜欢大城市,有人爱住乡村,强行交换位置反而活不好。

后半部分(哲理升华)
用渭河(清)和泾河(浊)打比方——
两条河源头相同,但清浊分明,就像双胞胎也会有完全不同的性格。
最后引用孔子听童谣的故事,暗示:聪明人懂得尊重万物本来的样子。

核心思想
不要试图改变别人的天性(比如逼内向的人社交),也不要违背自己的本心(比如强迫自己做不适合的事)。世界因差异而精彩,接纳不同才是智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