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十月望同破浪师登动秋台玩月怀大车戒固二公

孟冬寒未肃,山月好晴光。
落木无留影,疏花暗有香。
远峰分霭色,近郭失岩霜。
我欲呼同调,高吟彻上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初冬月夜的宁静美景,同时流露出诗人想与知音分享的心情。

开头两句点明时间——初冬十月十五的夜晚,虽然已是冬天但还不算太冷,晴朗的月光洒满山间。这里用"寒未肃"形容天气,既点明季节又给人温和的感觉。

中间四句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月光下的山景:光秃的树枝在月光下没有阴影(说明月光非常明亮),稀疏的野花暗暗飘香。远处的山峰在夜雾中若隐若现,近处的城郭因为月光太亮,都看不清岩石上的白霜了。这些描写既真实又充满诗意,尤其是"失岩霜"的"失"字用得巧妙,不是说霜不存在,而是说在皎洁的月光下看不清楚了。

最后两句是情感的升华:诗人被这美景打动,想呼唤志同道合的朋友("同调"指趣味相投的人),一起在这高台上放声吟诗,让声音传到天上。这里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也展现了诗人陶醉于美景、想要与人分享的心情。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就像用月光洗过一样干净明亮。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把常见的冬夜景色写得生动有趣,最后融入真挚的情感,让读者既能感受到美景,也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温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