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天和尚自诃林解夏掩关雷峰

迢迢海阔烽烟远,虞苑深秋一棹还。手拂寒云归野径,窗开明月认前山。

孤峰扫榻藏高影,万木横桥断俗閒。池上风幡翻论后,满庭黄叶掩荆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结束修行后归隐山林的场景,充满了超脱世俗的禅意和自然之美。

首联"迢迢海阔烽烟远,虞苑深秋一棹还"用开阔的意象开篇:远处是辽阔的海面和平息的战火,高僧在深秋时节乘着小船归来。这里暗示了从喧嚣尘世回归宁静的过程。

中间两联通过四个生动的画面展现归隐生活: 1. "手拂寒云归野径":高僧拨开寒云,走在乡间小路上 2. "窗开明月认前山":打开窗户,月光下辨认熟悉的山峦 3. "孤峰扫榻藏高影":在孤峰下打扫床榻,身影与高山融为一体 4. "万木横桥断俗閒":林木间的断桥隔绝了尘世的纷扰

这些画面共同营造出一种清冷孤高、远离尘嚣的意境,展现了修行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

尾联"池上风幡翻论后,满庭黄叶掩荆关"最有禅意:池塘边风吹幡动(暗指著名的禅宗公案),而庭院里堆积的黄叶已掩住了柴门。这象征着修行者已超越言语辩论的境界,完全沉浸在自然的静谧中。

全诗通过秋景、孤峰、明月、黄叶等意象,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超然物外的修行图景。最打动人的是那种不刻意追求、自然而然达到的禅境——不是刻意避世,而是心灵真正与自然合一的宁静状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