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登高和周太守韵 其三

无奈闲愁万种侵,重阳况在客中临。
至今人爱登高节,自古谁知赏菊心。
齐国江山悲感后,楚王台榭草莱深。
未能免俗聊随俗,也把茱萸上鬓簪。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重阳节登高时的复杂心情,既有传统节日的热闹,又有漂泊在外的孤独感。

前两句直接点出诗人的烦恼:闲来无事却愁绪万千,更何况是在异乡过重阳节。这里用"闲愁万种"形容烦恼之多,"客中临"点明身在异乡的处境。

中间四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现节日氛围与个人感受的落差:人们都爱重阳登高的热闹,但谁能真正懂得赏菊的雅致?这里"赏菊心"暗指诗人高洁的情怀。接着用齐国、楚国的历史典故,暗示繁华易逝的感慨,就像当年齐楚的辉煌如今只剩野草萋萋。

最后两句写得特别生动:诗人虽然觉得这些习俗有点俗气,但还是随大流地把茱萸插在头发上。这种"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的矛盾心理,既表现了文人的清高,又透露出对传统习俗的妥协,读来让人会心一笑。

全诗妙在把节日欢乐与个人愁思、历史沧桑与现实选择巧妙地糅合在一起,既写出了每个异乡游子都懂的节日孤独,又用幽默自嘲的方式化解了这份沉重,展现了古人过节时和我们现代人相似的矛盾心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