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黄昏的山水画卷,语言清新自然,情感含蓄悠远。
前两句写诗人坐着竹轿去拜访一座幽静的寺庙,暮色中的春天气息弥漫天空。"烟暝"二字巧妙点出黄昏时分的朦胧美感,让人仿佛看到薄雾笼罩的春日山色。
中间四句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远近景物:近处楼前的绿树,远处山边的晚霞,林中传来的钟声,桥东隐约的人语。这些意象动静结合,既有视觉的色彩(绿树、红霞),又有听觉的声响(钟声、人语),共同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春日暮色图。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写回首时这些景象都已消失不见,不由感叹人生如梦。这种从具体景物到人生感悟的升华,让整首诗从写景提升到了哲理的层面,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全诗最大的特点是善于捕捉瞬间的美感,用简练的语言营造出悠远的意境。从具体的景物描写到抽象的人生感悟,过渡自然,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对生命的思考。
张九成
(1092—1159)杭州钱塘人,字子韶,号横浦居士,又号无垢居士。少游京师,从学于杨时。高宗绍兴二年进士第一。历著作郎及礼部、刑部侍郎等职。因与秦桧不和,被谪南安军十四年。桧死,起知温州。研思经学,多有训解。卒谥文忠。有《横浦集》、《孟子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