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妇操为贾妻作

父母嫁妾时,遗妾双鸳绮。
双鸳既同生,亦复与同死。
当知妾有夫,结言亦如此。
妾夫今在远,妾身今独止。
恐为行露侵,莫与双鸳齿。
饮恨赴长川,川竭恨乃已。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古代女子坚守贞洁的故事,用第一人称"妾"(我)的视角诉说内心挣扎。

核心情节:
父母出嫁时给我一匹绣着双鸳鸯的绸缎(象征夫妻恩爱)。如今丈夫远行,我独自生活。有人用"行露"(比喻诱惑)接近我,但我宁可把双鸳鸯绸缎剪碎也不背叛丈夫。最终选择投河自尽,让河水带走这份屈辱——只有河水干涸,我的恨意才会消失。

诗句解析:
1. "双鸳既同生,亦复与同死"
→ 鸳鸯同生共死,暗示自己对婚姻的忠诚态度。

2. "恐为行露侵,莫与双鸳齿"
→ "行露"既指真实的露水会弄脏绸缎,也暗喻外界的诱惑。宁可剪碎信物也不让它被玷污。

3. "饮恨赴长川,川竭恨乃已"
→ 用夸张手法说"除非河水干涸,否则恨意不消",强调屈辱之深、决心之坚。

现代启示:
- 表面是贞洁烈女的故事,深层反映古代女性在婚姻中的无力感——只能用极端方式证明清白。
- "双鸳绮"象征的婚姻承诺,在丈夫缺席时反而成为枷锁。
- 悲剧结局折射出当时社会对女性道德的苛刻要求。

语言特色:
用"双鸳绮"贯穿全诗,把抽象的道德抉择具象化为"保护绸缎"的行为,比直接说教更有感染力。结尾的"恨"字点出:所谓"节妇"荣耀背后,实则是女性无法言说的痛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