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曲

青楼昨夜东风转,锦帐凝寒觉春浅。
垂杨摇丝莺乱啼,袅袅烟光不堪剪。
博山吹云龙脑香,铜壶滴愁更漏长。
玉颊啼红梦初醒,羞见青鸾镜中影。
侬家少年爱游逸,万里轮蹄去无迹。
朱颜未衰消息稀,肠断天涯草空碧。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早春曲》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闺中女子在初春时节的孤独与思念,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春景反衬寂寞 开篇用"东风转""垂杨摇丝"等典型早春意象,本该是生机勃勃的画面,但"锦帐凝寒""烟光不堪剪"却透出寒意——春色越明媚,越显得女子内心的冷清。就像用欢快的背景音乐反衬悲伤剧情,这种反差让孤独感更强烈。

2. 生活细节见深情 "博山炉飘香""铜壶滴漏"这些日常物件,被赋予"吹云""滴愁"的拟人化描写,连熏香和更漏都带着愁绪。特别是"玉颊啼红"这个细节,用胭脂被泪水晕染的画面,比直接写哭泣更动人,就像现代电影中的特写镜头。

3. 时空对比显煎熬 结尾处"少年游逸无踪迹"与"朱颜未衰消息稀"形成残酷对比:一方在外自由浪游,一方在闺中空等。最妙的是"肠断天涯草空碧",用蔓延到天边的青草象征无尽的思念,而"空"字点破这一切只是徒劳,就像现代人看着手机等不到消息的焦灼。

全诗没有直白说"我想你",但通过春景、器物、妆容的层层渲染,让读者真切感受到女子被时光消磨的青春与希望。这种含蓄的情感表达,正是古典诗词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戴叔伦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