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六花冬词 其三 蜡梅

剪蜡成梅天著意。
黄色浓浓,对萼匀装缀。
百和薰肌香旖旎。
仙裳应渍蔷薇水。
雪径相逢人半醉。
手折低枝,拥髻云争翠。
嗅蕊捻枝无限思。
玉真未洒梨花泪。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冬日蜡梅盛开的唯美画面,充满感官享受和细腻情感。

上片写蜡梅的形与香。开篇用"剪蜡成梅"的奇妙比喻,说蜡梅像是用黄蜡精心剪裁而成,仿佛上天有意为之。那浓艳的黄色均匀点缀在花萼上,就像精心打扮的美人。更妙的是花香——混合着百种香料般的馥郁,沾染着蔷薇水的芬芳,连肌肤都透着香气。这里用贵妇熏香的场景来比拟花香,既奢华又生动。

下片转入人与花的互动。在积雪的小径上,微醺的赏花人轻折梅枝。这个"半醉"既是酒意,更是花醉。女子把玩梅枝时,发髻与梅枝相映成趣,一个"争"字让静态画面活了起来。最后两句最耐人寻味:她嗅着花蕊、捻着枝条陷入无限遐思,而含苞的梅花尚未沾湿("梨花泪"喻指雨水)。这里藏着个巧妙双关——既写梅花带露将开的自然状态,又暗含"玉人未泣"的情思,留白处让人猜想:是思念远方之人?还是感叹花期短暂?

全词就像一组电影镜头:先给蜡梅特写,再拉远展现雪中赏梅场景,最后定格在女子凝思的面部表情。通过视觉(黄梅白雪)、嗅觉(复合香气)、触觉(折枝捻蕊)的多重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最精彩的是将花与人相互映衬,既写活了蜡梅的精致,又传递出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在冬日物候中寄托了人间情思。

王安中

王安中(1075~1134) 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履道,号初寮。中山阳曲(今山西太原)人。年青时曾从师苏轼、晁说之。晁教以为学当谨初,故牓其室为初寮。哲宗元符三年(1100)进士。徽宗时历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以谄事宦官梁师成、交结蔡攸获进,又附和宦官童贯、大臣王黼,赞成复燕山之议,出镇燕山府。后又任建雄军节度使、大名府尹兼北京留守司公事。靖康初,被贬送象州安置。高宗即位,又内徙道州,复任左中大夫,不久去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