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扇

万里稻粱高兴,谁将出入君怀。
已讶天边月上,更疑蘋末风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用简单自然的语言传递出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前两句"万里稻粱高兴,谁将出入君怀"像电影镜头般展开:金黄的稻浪在辽阔田野上随风起伏,仿佛在欢欣起舞。诗人好奇地问:是谁能把这丰收的喜悦揣在怀里带走呢?这里用拟人手法让稻穗有了生命,把静态的丰收景象写得灵动活泼。

后两句"已讶天边月上,更疑蘋末风来"笔锋一转,从白天转到夜晚。诗人先是惊喜地发现月亮悄悄爬上天边,接着又感觉水边的浮萍在微风中轻轻颤动。"讶"和"疑"这两个字用得巧妙,既写出了自然景色的变化多端,又透露出诗人观察入微的闲适心境。

全诗就像一把徐徐展开的折扇,先展现开阔的丰收场景,再聚焦到细腻的自然变化。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稻浪、明月、微风这些寻常景物的描写,让读者自然感受到他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内心的宁静满足。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中国传统诗歌的魅力所在。

陈恬

(1058—1131)宋阆州阆中人,字叔易,号存诚子,又号涧上丈人。陈造子。工诗文,诗句风格豪健。居阳翟涧上村,与鲜于绰、崔齐名,号阳城三士。又与晁说之同隐嵩山。徽宗大观中召赴阙,除校书郎。未几致仕。高宗建炎初再召,避地桂岭。有《涧上丈人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