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潼关的雄伟险要和战略地位,同时赞颂了当朝圣德。
开头两句写潼关的壮观景象:初次见到这险要之地就让人震撼,高耸的关隘直插云霄。"百二"指潼关的险固,两万人就能抵挡百万大军。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地形:黄河从两边峡谷奔腾而过,山根与华山相连。天险从西延伸至绝顶,地形向北转折拱卫着长安。用"万仞"形容山高,"蟠"字生动表现山脉盘踞之态。
最后两句升华主题:如今天子仁德能安抚远方,但潼关依然像古时那样被看作战略要地。这里暗含对当朝统治的赞美,同时也强调潼关历久弥新的军事价值。
全诗通过壮阔的自然景观描写,展现了潼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地势,并将自然天险与当代治世相结合,在写景中寄寓了对太平盛世的歌颂。比喻生动,视野开阔,具有盛唐边塞诗的雄浑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