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端砚与樊茂实因作诗以遗之
端谿石砚天下奇,紫光夜半吐虹霓。
不同凡石追时好,要与日月争光辉。
韬藏久矣不敢用,惟恐翰墨污染之。
樊子文章有余地,汪汪万顷谁敢窥。
赠君此砚勿轻弃,经史妙处其发挥。
飞流溅沫满天下,要使咳唾皆珠玑。
不同凡石追时好,要与日月争光辉。
韬藏久矣不敢用,惟恐翰墨污染之。
樊子文章有余地,汪汪万顷谁敢窥。
赠君此砚勿轻弃,经史妙处其发挥。
飞流溅沫满天下,要使咳唾皆珠玑。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送给朋友樊茂实一方端砚(广东端溪出产的名贵砚台),并附上这首诗表达心意。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砚台的价值
诗人用"天下奇"形容端砚的珍贵,说它在夜晚会发出紫光像彩虹一样(艺术夸张)。他强调这不是普通砚台,而是能"与日月争辉"的宝物。这里其实是用砚台比喻朋友的才华——不是凡俗之物能比的。
2. 赠送的用心
诗人说自己珍藏这方砚台很久都舍不得用,怕日常写字玷污了它。现在送给樊茂实,是因为觉得只有他配得上——用"汪汪万顷"形容朋友学识如浩瀚大海,别人难以企及。就像好马配好鞍,宝物要送给真正懂它的人。
3. 真诚的期许
最后四句是重点:诗人叮嘱朋友不要辜负这方砚台,希望他用来书写经史典籍中的精妙思想。最后两句特别生动——想象砚台磨墨时溅起的水花变成天下文章,让朋友的每句话都像珍珠一样珍贵。这是对朋友才华的最高赞美,也是文人之间最雅致的鼓励。
全诗妙在把普通的赠砚行为写得情真意切:表面写砚台珍贵,实际夸朋友才华;看似嘱咐爱惜物品,实则表达对朋友学术成就的期待。这种含蓄又真挚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张九成
(1092—1159)杭州钱塘人,字子韶,号横浦居士,又号无垢居士。少游京师,从学于杨时。高宗绍兴二年进士第一。历著作郎及礼部、刑部侍郎等职。因与秦桧不和,被谪南安军十四年。桧死,起知温州。研思经学,多有训解。卒谥文忠。有《横浦集》、《孟子传》。